古人云:靜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慮 慮而后能得。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生存,有生存就必然有壓力。對于作為教師的我們每天所承受的壓力也是不勝枚舉學生的調皮,家長執迷,自身困惑。記得剛成為一年級班主任的那一年,我總是加班加班再加班,我也總是問自己:我從早忙到晚,但好像沒有一件事是完成的,感覺自己一直被工作追著跑,我到底在忙些什么呢?后來一位身邊前輩的話讓我醍醐灌頂:你忙亂不是因為工作太多,而是因為沒有重點,目標不清,所以才讓工作變的越來越復雜,時間越來越不夠用,工作效率越來越低,加班就也就成了必然。保持簡單才是最好的應對原則:而簡單來源于有效的溝通。多像身邊的同事學習教學經驗,與家長的溝通時將重點圍繞他們的小心肝的學習來討論,與學生更多的是引導學生自己說出在學習過程中,他們自身感到困惑的問題。于是,在我苦惱一年級學生為什么拼音不過關時,我就試著靜心,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盡量多的交談,從學生的話語中找到了孩子學拼音的那道“難坎”再抓住重點,確立階段目標,終于我不用再為學生的拼音問題而抓狂了。三年級學習作文時,學生的標點符號運用不夠靈活時,我就會停止焦慮和浮躁,靜心聽取同事的寶貴教學經驗,是同事的四句標點兒歌幫我走出困局,當看到家長大小接送意見反饋有提出孩子在家里表現不盡人意時,我就靜心觀察學生在家與在校表現的不同,再采用單獨談話校家對比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在家也應該有效的管理自己,種種的這些都讓我看見靜心有時會讓你事半功倍。
暖心
說道溫暖,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微笑,有人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用來證明微笑的魅力,他給兩個人分別帶兩個一模一樣的面具,而這個面具上都沒有任何表情,觀眾放棄選擇,而當面具拿掉后,觀眾卻不約而同的選擇面帶微笑的一位。他們的答案是因為微笑是他們感到溫暖和快樂。記得當我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低年部時,辦公室里同事的微笑使我瞬間感受到了溫暖并愉快的融入集體,第一次失敗的公開課,是語文組全體老師評課時的微笑肯定讓我樹立自信,第一次家長會,在家長的微笑中我讀到了來自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所以現在的我總是帶著微笑工作,微笑面對學生的不足,微笑面對家長的挑揀,學會微笑面對,努力作溫暖他人的陽光同時,自己也享受快樂。
修心
人生就是一場心靈的修行。而我就將這次修行自我歸納為以下3點:
1不遷怒多自省。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只狐貍在跨越籬笆時,不小心被籬笆上的輕微扎傷流了血。受傷的狐貍見到自己流血就非常生氣,埋怨薔薇說:我本來是來翻籬笆的,你為什么要刺傷我呢?薔薇回答說:我本性就帶刺,是你自己不小心才被我刺到!怎么會反過來埋怨我呢?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時我們就像這只狐貍,遇到挫折時一味遷怒別人,抱怨領導的苛刻,抱怨同事的無能,抱怨學生的懶惰,抱怨家長的挑剔。其實遷怒他是自身的逃避是沖動這個魔鬼的助手是不成熟的表現。領導的苛刻其實是因為自身沒有盡力,同事的無能是因為你自己沒有團隊合作精神,學生的懶惰是來源于你平時的松散督促,家長的挑剔恰恰說明我們的工作還不夠仔細。真正聰明的人,會以他人為鏡,時刻提醒自己改正缺點。
2放大鏡看優點縮微鏡看缺點,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經歷一些磕磕絆絆,很多時候,人們會選擇“以牙還牙,以血還血”來解決問題。他們總是把別人的缺點無限擴大多加指責,而對于別人的優點則用“有什么了不起”為由嗤之以鼻。這樣做時候可悲的,反之,如果你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并努力學習別人的優點,那你收獲的不僅是別人的尊重還有成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兩千多年前的孔子的學生自貢文孔子: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作為終生奉行的法則?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說自己不喜歡的不能接受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凡是要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許多人都有過釣魚的經歷,釣魚的魚餌很重要,因為魚餌的選擇不是據釣魚者的口味和愛好,而是魚的愛好。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多問問自己:我做這件事的后果會如何?我這樣做別人能不能接受,?遇事多從對方的角度出發想問題,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